听说富岭股份悄悄入股了deepseek?这事儿在杭州滨江科技园区的咖啡厅里传得比5g网速还快。2月6日上市公司公告里那句"不存在任何股权投资关系"的回应,简直像在油锅里撒了把盐——炸得散户们直呼看不懂。手握咖啡的操盘手老张撇嘴:"要真没猫腻,富岭的董秘为啥连续三天在互动平台刷屏式澄清?"
(小道消息说某私募提前三个月就布局了富岭的流通股)现在大伙儿盯着k线图犯嘀咕:一家做环保餐具的传统企业,和搞大模型的ai独角兽能擦出什么火花?难不成要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塑料餐盒的生产线?这脑洞开得比deepseek的千亿参数还夸张。不过说真的,2025版《智能+制造白皮书》里可是明明白白写着,85%的上市公司都在偷偷搭建技术护城河。
要说最玄乎的,还得数那个"间接参与投资"的猜测。深圳前海某投行老炮儿在饭局上透露,现在玩战略卡位的套路早就升级了——通过产业基金嵌套lp架构,既能规避信披风险,又能吃到技术红利。就像去年某车企借道苏州元禾控股投激光雷达公司那波操作,二级市场的韭菜们直到交割公告出来才回过味。
咱也不是瞎猜,翻翻富岭科创产业投资基金的工商变更记录。好家伙,去年12月刚新增了"人工智能技术研发"的经营范围,管理团队里还混进了几个搞过nlp项目的技术宅。这节奏,要说没在ai赛道布局,我直播生啃键盘!不过话说回来,就算真投了deepseek,现在这估值水位线,怕是连机构都下不去嘴。
未来的变数全藏在2026年的政策风向里。长三角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新规要是落地,传统企业不搞点ai赋能的骚操作,怕是连补贴都拿不到。听说宁波某注塑厂已经用上生成式设计算法,把模具开发周期从45天压缩到72小时——这效率提升比deepseek写代码还猛。所以问题来了:富岭股份到底在憋什么大招?
别急着下结论,先看看deepseek最近的动态。他们家的企业级大模型在东莞家具产业集群里玩出了新花样,愣是把板材利用率从68%干到了91%。这种工业场景的落地能力,可比纯烧钱的通用模型靠谱多了。要是富岭能把产线数据喂给ai训练,搞不好真能整出个"智能餐具界的alphago"。
不过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。青岛某家电企业去年和某ai公司战略合作的惨痛教训还热乎着——砸了800万训练费,结果产线良品率就提升了1.2%。说白了,这就是典型的"蹭热点"后遗症。所以富岭的投资者们得想清楚:你们要的到底是概念炒作,还是实打实的roi?
(内部消息说杭州某券商正在做富岭的ai转型估值模型)按照他们的测算,如果2027年前能完成智能工厂改造,市盈率能从现在的23倍跳到35倍。但关键得看落地进度,别整得像某些公司那样,发布会ppt上的机器人比车间里的还多。话说回来,deepseek的工程化能力要是真那么顶,为啥现在连个战略合作伙伴名单都不敢公布?
这事儿越想越像罗生门。北京某律所合伙人提醒,根据新版《证券法》,"未公开的重大战略意向"也可能构成信披违规。所以奉劝各位老铁,与其在股吧里捕风捉影,不如盯着富岭的研发费用变化——真要搞事情,现金流可比公告实在多了。
最后扔个数据锚点:2025q1制造业ai渗透率刚突破17.3%,但应用场景80%集中在品控和物流环节。要是富岭敢把生成式ai怼进产品设计端,说不定能玩出跨维打击。不过话说回来,塑料刀叉的造型再智能,还能比米其林摆盘更花哨?这事儿,咱们2026年见分晓。
各位朋友觉得传统制造+ai的组合拳能打几分?欢迎在评论区甩出你的神预言,点赞最高的送《2025智能工厂避坑指南》电子版。顺便问句扎心的:你现在还敢追ai概念股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