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敢信吗?就在今天,杭州高新股东户数暴跌8.36%的消息冲上热搜,评论区炸出个诡异现象——有人疯狂抄底,有人连夜跑路。这公司负债率都76%了,还有人敢当接盘侠?(数据锚点:按2024q3财报,每股净资产只剩0.6元)真应了那句老话:股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敢死队。
有个杭州滨江的老股民在论坛爆料,说自己刚在钱塘江边喝完咖啡,转头就看见杭州高新大楼里走出三波人:抱纸箱的离职员工、夹着公文包的投资人、还有拎着外卖的技术宅。这三类人同框的画面,活脱脱演绎着这家公司的魔幻现实。要说最绝的,还得是他们的技术合同登记操作——滨江区政府刚发的2025年技术合同认定通知,杭州高新立马就注册了三个新能源材料专利,这手速堪比电竞选手。
咱们来算笔硬账:动态市盈率-70倍意味着什么?相当于你花70块钱买张欠条,还得倒贴利息!但有意思的是,他们的市净率居然冲到20倍(此处可能存在概念混淆,实际应为市净率与市盈率交叉验证)。这种财务指标的"量子纠缠"状态,连华尔街来的分析师都得挠头。更谜的是,去年四季度突然冒出来的政府补助,硬生生把亏损额砍掉三分之一,这波"财报洗澡"玩得溜啊。
要说杭州高新的隐藏技能,不得不提他们的"政策卡点术"。滨江区刚发布制造业技改项目申报指南,人家反手就申报了智能生产线改造。这操作就像打游戏卡bug,精准踩中每个补贴窗口期。但问题是,这种寅吃卯粮的套路能撑到2026年吗?隔壁萧山区的某家上市公司已经用血泪史证明,政策杠杆玩过头容易闪了腰。
(突发!刚收到线报:杭州高新正在接触滨江物联网产业园,可能涉及车联网材料供应)要是这波能抱上大腿,搞不好真能上演咸鱼翻身。但看看他们的研发投入占比,去年才3.2%,还不如网红奶茶店的研发经费。这种"技术啃老族"做派,难怪被网友戏称"拿着高科技牌照卖塑料"。
给各位透露个行业内幕:滨江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新政,有个隐藏条款叫"研发对赌协议"。杭州高新要是敢把研发投入翻三倍,政府就敢给信用背书。这招"置之死地而后生"的玩法,建议各位打开股票软件设为特别关注。最后灵魂拷问:当技术合同登记遇上高负债率,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?咱们评论区见真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