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实智能与deepseek的牵手,让整个ai圈都炸了锅。有人说这是“国产替代”的典范,也有人说这只是“资本运作”的一场戏。到底真相如何?让我们一起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。
作为一家深耕物联网领域的上市公司,达实智能近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。营收下滑、利润缩水,股价也是一跌再跌。就在大家以为它要“凉凉”的时候,它却玩了一手漂亮的“翻身仗”——宣布接入deepseek。这波操作,简直让人大跌眼镜[网页2][网页5]。
那么,deepseek到底是个什么来头?它凭什么能让达实智能“起死回生”?简单来说,deepseek是一款国产ai大模型,凭借其强大的推理能力和超低的成本,直接把英伟达都给“吓懵了”。它采用的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和专家混合模型,让ai推理效率提升了n个档次[网页3][网页8]。
达实智能看中的,正是deepseek的“技术魅力”。通过将deepseek与自家的aiot平台深度绑定,达实智能实现了从“传统物联网”到“智能物联网”的华丽转身。比如,在医疗场景中,deepseek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更精准的患者服务;在建筑领域,可以优化能耗管理,让大楼更“聪明”[网页9]。
不过,这波合作也并非没有争议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deepseek虽然技术先进,但真正落地还需要解决很多“细节问题”。比如,如何处理跨区域的数据协同?如何保证模型的稳定性?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,很可能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[网页5][网页6]。
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,我们不禁要问:达实智能与deepseek的“联姻”,到底能走多远?根据最新的行业调研,如果合作顺利,预计到2027年,达实智能的aiot平台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30%以上。但这一切,都还得看他们能不能“擦出火花”[网页5][网页9]。
最后,给那些还在犹豫的小伙伴一句忠告:别再踩坑了,达实智能与deepseek的合作,绝对是你今年必须要关注的“风向标”。毕竟,谁不想看看,这场“国产替代”的大戏,到底怎么收场呢?